香江画廊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 

详文: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行走──张雷平的国画艺术

      我飞出了家庭,走向社会;我飞出了都市,走向大自然。从上海附近的园林到江浙一带的田园、丘陵;从风景如画的黄山到云雾缭绕、山花烂漫的四明山、雁荡山;从山清水秀的江南到中原文化古都洛阳;从中国西部;新疆、西藏、云南、山西到美国西部科罗拉多大峡谷……我的脚步愈走愈远,愈走愈宽,心胸也愈来愈开阔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── 张雷平《我的梦》


在大师们的身边

 

      张雷平的父亲张明曹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艺术家,1928年求学于上海美专,曾参加MK木刻研究会、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等近现代著名美术社团,是中国第一代新兴木刻版画家之一。张明曹先生与朱屺瞻、程十发、贺友直、王个簃、唐云、谢之光等海派著名画家经常探讨艺事或浅酌作画,儿时的张雷平生活在这样的艺术氛围中,耳濡目染,对国画有了最直观的感受,也梦想着做一名画家。
       除了经常在家中观看父亲以及父亲的画友们作画,张雷平还去青年宫和画室学习素描、彩画,天赋和家人、师长的鼓励坚定了她作画家的梦。在这个梦开始的时候,她幸运地有了国画大师们的陪伴,老一辈艺术家们的艺术修养给了她无尽的营养,而更重要的是,她理解了作为一名艺术家首先应该有责任心,应该忠诚于自己理想的艺术,在这条艰辛的道路上不断努力探索。1964年,她考入上海戏剧学院舞美系。在那个特别的年代,中国的艺术院校还未像今天这样繁盛,上戏是上海唯一开办美术专业的大学,现在很多著名艺术家都曾在这个学校就读过。张雷平的班上仅三位女生──当年的美术系很少招收女生。人们对女性总有这样或那样的偏见,因此女性需要付出更多才能获得承认。60年代,上戏午美系拥有优秀的师资和良好的艺术氛围,张雷平在这里主要学习西洋画,课程主要有素描、水粉、油画等,系统的西洋画教育为她后来的艺术之路打下了夯实的基础。


从吴昌硕开始

      大学毕业,张雷平分配到上海文化系统从事美术教育工作,逐渐成熟的她开始探寻自己的艺术之路,她在看似“陈旧”的中国画中发现了它的“自由”表达,在众多的前辈大家中,她以为吴昌硕的艺术精神和绘画风格,正能弥补女性艺术家作画过于纤弱的缺陷。吴昌硕那厚实滋润的墨韵及饱满丰富的色彩,那苍劲有力的线条,激动着她的心灵。“书画同源”,她从石鼓文开始,将上古书法之笔法一一研究,在长期的练习中掌握了书法的意蕴及书画相通的奥妙。
       很可能在今天,在张雷平大气磅礴的西部山水画中无法觅得吴昌硕的影子,但如果仔细观看,不难看出她浑厚有力的笔墨线条是得益于对吴昌硕画风的吸收。同时,她又转益多师,林风眠、李可染、潘天寿……都是她崇拜、研究、学习的前辈。几十年来,她在传统与创新中“进进”、“出出”,她行走在一条艰难而又充满乐趣的艺术之路上。今天,我们看张雷平的画作,无论是花鸟,还是山水,在形式上、内容上、视觉上都与吴昌硕风格拉开了距离,人们在感叹吴门流派每况愈下之时,应该注意到一位女性艺术家为此所作的努力。她从生活出发,从感悟出发,写自然之性,抒自己之心。她的画,笔墨自由而又老辣;色彩大胆而又绚丽。在形式上,她将西方现代主义的构成法巧妙地融入其间,造成一种平面、单纯效果,并且融合自己多方面的艺术修养,另辟蹊径,自成一格。其勇气、其艺术成就为当代画坛注目,也为如何继承传统,使古老的中国画焕发青春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成功范例。


西行记忆,渐行渐远

       2006年12月,上海中国画院举办了 “西行记忆——张雷平绘画作品展”。此次展览展出了她近年来多次前往西部采风、体验、写生后创作的极具其个人风格的国画作品。
       作为一个女性画家,张雷平很珍惜每次出行的机会,因为时间对于女性太重要了。祖国西部是那样神秘而又辽阔,它深深吸引着女画家。无论是在世界屋脊-西藏高原上,还是走在一望无际的戈壁滩,或在千年古城废墟前……她都显得特别激动和兴奋。因为那是在鲜活的大自然中,就像潘天寿曾说黄宾虹是“十里拜一师,行万里路,就拜了一千个老师”。张雷平也是一路拜师,把中国古老的国画笔墨和生动的大自然放在一起,一面吸取传统精华,一面扎入生活和大自然,努力走出一条国画新路来。她用苍劲厚实的笔墨,来表现西部山水显得游刃有余,加之作为女性对美的细腻感受以及坚实的西洋画基础,使画面色彩明亮厚重,从而创造出既有中国气派又具现代风格的作品,为国画的创新与突破做出了独特的贡献。目前,她仍然在继续探索着,在艺术的修行路上渐行渐远……